夏季游泳,当心“游泳耳”
近期,各大医院里因游泳引发耳朵疾患的患者增加了很多。耳鼻喉科医生提示,游泳虽好,但是并不是人人合适。
水疗回来双耳流脓听力下落王先生不会游泳,但是喜欢和朋友到活水馆去做水疗。上周三晚,他如约到活水馆泡水,在水中行走时,脚底一滑,全部人仰身倒入水中,耳朵自然也进了很多水。
第二天上班,王先生隐隐觉得双耳疼痛。到了第三天,王先生的耳朵开始有脓性分泌物流出,听力仿佛也下落了,这时候他才感到不对劲。在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,医生给他做了听力、耳镜等检查,发现王先生的听力确切下落,耳朵里的脓性分泌物很多,诊断为急性中耳炎。
经过详细问诊和检查,医生了解到,王先生原来就得了慢性中耳炎,鼓膜已穿孔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骆献阳主任说,慢性中耳炎的患者鼓膜都有穿孔,没有鼓膜这层“屏障”,游泳或玩水时,水不当心进入耳道就会直接到中耳,从而引发慢性中耳炎急性发作,出现耳痛、流脓、听力下降等症状。
急性外耳道炎患者人数翻倍 放暑假后,林老师这只“旱鸭子”抓紧时间学游泳。第一天,虽然有专业老师指点,林老师的嘴巴、鼻腔、耳朵还是进了很多水。第二天凌晨醒来,林老师感到双侧耳朵发胀、阵阵疼痛,到医院检查确诊为急性外耳道炎。骆献阳主任介绍,夏季因游泳致使的耳疾患者明显增多,仅急性外耳道炎患者就增加到平常的1两倍。
有些人原来耳朵里有“耵聍”,就是老百姓说的耳屎,游泳时耳朵进水,耳屎里本来就有一些细菌,泡水后又膨胀压迫耳道,很容易引发急性外耳道炎。
外耳道耳屎较多者,医院找医生清算干净。游泳时,可将耳朵用耳塞堵住,假设不慎进水,要及时用松软的棉棒轻轻擦干耳道里的水。
医生提示游泳前,最好先检查一下耳朵游泳虽然是一项很好的体育运动,但是如果不注意还是会对健康产生一些影响,其中耳疾患是游泳时最容易碰上的。对有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的病人,建议下水要谨慎,没有游过泳的市民游泳前最好找医生查查耳朵。
初学游泳者最好使用耳塞,避免污水入耳。如果耳朵进了水,上岸后可采取单足跳跃法,头歪向进水一侧,单足跳跃十几下,一般水就可以从外耳道流出。
另外,对游泳引发的鼻炎和鼻窦炎也要特别重视。初学游泳的人常常会呛水,水中的细菌容易致使鼻窦炎。避免游泳感染鼻炎的办法也不复杂,如鼻腔进水,可先用手指压住一侧鼻孔,用力向外出气,另外一侧鼻孔的鼻涕便会擤出来,用一样的方法再擤另外一侧。如果游泳完鼻窦炎的症状很严重,出现流脓鼻涕、上颌骨和脸部痛楚、额头痛等症状,需及时就诊。
炎炎夏日,为了满足用户清凉戏水、游泳健身的目的,和部份严重中耳炎患者洗头、洗澡等日常生活的需要,公司正式推出源自德国技术的专业游泳耳塞产品。
全国最好的白癜风医院白癜风哪家医院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