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球冠军唐宣宗
唐朝,马球已经成为人们最喜欢的体育运动。唐朝人玩马球一般分成两队,每队有10人左右。球门就安放在球场中间。就是把一块大木板竖着埋在泥地里,埋一半,留一半,木板当中挖一个直径不到半米的圆洞,马球穿过圆洞才能得分。
唐玄宗李隆基还是临淄王时,就是马球健将。《封氏闻见记》中记载,李隆基参加的一次与吐蕃的马球赛,李隆基4人对吐蕃10人,力量对比悬殊,但是李隆基往来如风,挥动球杖,所向披靡,连连洞穿球门。唐穆宗李恒更是爱球如命,因为玩马球而丧命。
唐宣宗李忱玩马球,花样层出不穷,无论是球技,还是姿势,堪称一流,是当之无愧的冠军。《唐语林》描述过唐宣宗玩马球的情景:“每持鞠杖,乘势奔跃,运鞠于空中,连击至数百,而马驰不止,迅若流电,二军老手咸服其能。”唐宣宗打起马球来,斗志昂扬,奔驰腾跃,空中击球,连打数百杖,球在空中飞舞,快若流星。其控球技术之高让人目瞪口呆。
足球高手宋徽宗
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父亲刘太公是个“老球迷”。刘邦称帝后,把父亲刘太公从老家接到长安城的未央宫里享福。但是刘太公过惯了乡下生活,在宫里也找不到唠嗑拉呱的人,时常怀念老家的几个老球友,因此闷闷不乐。
刘邦见状,就安排人在长安城东百里之处,仿照原来沛县丰邑的规模,造起了一座新城,把家乡的老邻居、老球友全部请来居住。刘太公十分高兴,经常和老球友们踢上几脚,从那以后,老太公又过上了“斗鸡、蹴鞠为欢”的幸福生活。
汉代时的足球是用毛发充塞,到了唐代则改为充气皮球,里边用猪尿泡作球胆,吹满气封上口,外边再用八片厚皮子缝起来。东汉时的足球比赛,是在球场东西两边各设六个球门,以进球多少为胜负。到了唐代,球门已接近现代,用两根大竹竿竖起一张网,以踢进多者为胜。
宋代,足球运动更加完善,宋徽宗赵佶就是个足球高手,他专门立法规定,朝廷有大的喜庆宴会,都要有足球表演。在酒过三巡、菜过五味之后,足球艺人要下场表演踢球。宋徽宗还在皇宫里成立了一支拿国家俸禄的专业球队,专门陪他踢球。每年在他过生日的这一天,文武百官祝寿之后,皇宫里的球队都要进行踢球比赛。在都城汴梁,已经有了相当多的“蹴球茶坊”和“角球店”,出现了许多专门制作足球的手工业作坊,有品牌的就多达24个。
宋徽宗只顾踢球玩耍,而最终踢丢了宋朝江山,自己也成了金人的俘虏。
游泳健将文天祥
游泳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,《诗经·邺风·谷风》中就有“就其深矣,方之舟之。就其浅矣,泳之游之”的记载,游泳一词就出自于此。可见,在距今多年前的周代就有了游泳运动。
游泳运动的出现与生活环境和劳动有关。《庄子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:一天,孔子和他的学生在吕梁看到一道瀑布从30仞(约合54米)的高处飞流而下,水流湍急,就是鱼鳖也不敢在此停留,可是居然有一个汉子在潭中自由自在地游泳,然后轻松自得地跳上岸来,披散着头发,大声地唱着歌。这个人告诉孔子,他游泳的窍门就在于掌握了水流的规律,因此,即使在激流中也可以轻松自如地游泳。
由于游泳技能有着广泛的用途,游泳由生活生产、军事需要发展成为一项体育活动。汉代古籍《淮南子》中已有了关于游泳姿势的记载:“游者以足厥(蹬),以手杮(划)。”汉魏时已有端午节举行游泳比赛的习俗。唐宋时,每年端午节在钱塘江举行规模很大的游泳比赛。唐代有一个身手不凡的游泳兼跳水家曹赞,他能在百尺高的木桩上跳入水中,然后,在水面上正襟危坐,悠然自得,犹如坐在席子上一样,令人称奇不已。
然而,能评上游泳健将的还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,他不仅精于象棋,还善于游泳。文天祥的高妙之处,在游泳时不局限于一些游泳技巧、跳水难度的表演,而是在江河之上谈笑风生,对弈夺将。每到暑天,他都约上“象棋九段高手”周子善,来到溪中游泳,并“于水面以意以枰,行弈决胜负,愈久愈乐,忘日早暮”。文天祥和周子善在清流之中,沉浮出没,翻转回旋,用水面作棋盘,全凭意象,下起了盲棋。楚河汉界,跳马走车,架炮拱卒,厮杀起来。两人在水中越战越勇,不分胜负,竟然到了忘我的境地。
一边游泳,一边对弈,真是令人叹为观止。即使后来文天祥抗元入狱,也是从容不迫,视死如归,且仍乐于对弈,只是无水而已。
中科白癜风医院北京中医治白癜风医院